先吊胃口,逐步深入


談判時不要冒然提出要求,而應循序漸進,逐步深入,吊吊他的胃口,最後順勢把全部要求都說出。

談生意 時,要想達到自己的目標,就必須刺激起對方的欲望,暗示只要能答應,好事就在後頭,並不時地給些甜頭,讓他相信你所說的並非是一句空口大話,於是在不斷的 刺激下,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來,這時就是你牽著他鼻子走的時候了。

美國史丹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和弗里茲兩位教授,曾以學校附近 一位家庭主婦巴特太太,作了個有趣的實驗,他們打了個電話給她:

「這兒是加州消費者聯誼會,為具體了解消費者之實況,我們想請教幾個關於 家庭用品的問題。」

「好吧,請問吧!」

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兩個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種肥皂等簡單問題。當然,這個電話,不僅僅 只是打給了巴特太太。

過了幾天,他們又打電話了:

「對不起,又打擾你了,現在,為了擴大調查,這兩天將有五六位調查員到 府上當面請教,希望你多多支持這件事。」

這實在是件不太禮貌的事,但也被同意,什麼原因呢?只因為有了第一個電話的鋪路。相反地,他們在 沒有打過第一個電話,而直接有第二個電話要求時,卻遭到了拒絕,他們最後以百分比作為結論。前一種答應他們的占百分之五十二點八,後一種只有百分之二十二 點二。

據此可知,談事情時,應由小到大,由微至著,由淺及探,由輕加重才是,如果一開始就有大大的要求,一定會遭受到對方斷然拒絕。

有 社會經驗的人,都知道人們有意無意之間習慣於以局部的資訊來推論全局。如果認為局部資訊是真實的,則往往認為全局都是真實的;如果認為局部資訊是虛假的, 則往往認為全局都是虛假的。

因此,有心計的謀略者,在最初都會使自己的意圖不暴露,而完全是以一種交朋友談友情的味道與人接近。結果往往 使那些不諳於世故或修煉不夠的老少朋友進入圈套而大呼上當,其後果當然是悔之晚矣。

揣摹對方心理,順勢而為

託人家幫忙,就要成為人家的心理醫生。

你 想請人幫忙,就得揣摸對方的心理,看對方願不願意幫你,能幫到什麼程度,假如對方根本無法完成此任務,你求他也是白求。

通過對手無意中顯 示出來的態度及姿態,了解他的心理,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更真實、更微妙的思想。

例如,對方抱著胳膊,表示在思考問題;抱著頭,表明一 籌莫展;低頭走路、步履沉重,說明他心灰氣餒;昂首挺胸,高聲交談,是自信的流露;女性一言不發,揉 搓手帕,說明她心中有話,卻不知從何說起;真正自信而有實力的人,反而會探身謙虛地聽取別人講話;抖動雙腿常常是內心不安、苦思對策的舉動,若是輕微顫 動,就可能是心情悠閒的表現。

當然,對請託對象的了解,不能停留在靜觀默察上,還應主動偵察,採用一定的偵察對策,去激發對方的情緒,才 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握對方的思想脈絡和動態,從而順其思路進行引導,這樣的會談易於成功。

針對不同的對象談話應注意以下差異:

(一)性別差異男性需要採取較強有力的勸說語言;女性則可以溫和一些。

(二)年齡差異對年輕人應採用煽動的語言;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,供他們斟酌;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, 儘量表示尊重的態度。

(三)地域差異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,所採用的勸說方 式也應有所差別。如對中國北方人,可採用粗獷的態度;對南方人,則應細膩一些。

(四)職業 差異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密的語言與之交談,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。

對不同類型的人說不同的 話,才能達到最好的辦事兒效果。求人幫忙要看對方的層次。埋頭做事者常常是事業心很強或對某事很感興趣的人,一旦開始做事,便全身 心投入,不願再見他人。這種人往往惜時如金,愛時如命,鐵面無情。要敲開這種人的門,首先不要怕碰「釘子」,還要有足夠的耐性,並且要善於區分不同情況, 或硬纏或軟磨?直至達到目的。

一個善於求人的人,一定很注重禮貌,用詞考究,不致說出不合時宜的話,因為他知道不得體的言辭往往會傷害 別人,即使事後想再彌補也來不及了。相反地,如果你的舉止很穩重,態度很溫和,言詞中肯動聽,雙方自然就能談得投機,求辦的事自然也易辦成。

所 以為了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,必須言語和善,講話前先斟酌思量,不要想到什麼說什麼,這樣引起別人皺眉頭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。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時要多 培養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風,切不可像隨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圍是何處脫口而出,那樣會影響到自身的形象。

既然要託人幫忙,大多是因為工作出 現了困難和危機,這些因素都會使人心力交瘁,喪失信心,不僅影響情緒,而且影響和周圍人的交往。在處於情緒低潮時,請求 別人能寄予關懷,伸出援助之手。但千萬記住,不要把過度沮喪的情緒帶到別人面前。託人辦事兒,總是一副哭喪臉,會使人感到晦氣。摸清對方的心理後,要委婉 地提出請求。

美國《紐約日報》總編輯雷特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,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.韓,他需要他幫助自己成名,幫助老闆葛里 萊成為這家大報的成功的出版家。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卸除外交官職,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州從事律師業。

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 吃飯。飯後,他提議請約翰.韓到報社去玩玩。從許多電訊中間,他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。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,於是他對約翰說: 「請坐下來,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消息的社論吧。」約翰自然無法拒絕,於是提起筆來就做。社論寫得很棒,葛里萊看後也很讚賞,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 一星期、一個月,漸漸地乾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。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畫,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。

由此可以 得出一條規律:央求不如婉求,勸導不如誘導別人在運用這一策略的同時,要注意的是:誘導別人參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,應當首先引起別人的興趣。

當 你要誘導同事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時,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。當你要誘導同事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,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刺激,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要求成功 的希求。在此情形下,他的自尊心被激起來了,他已經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著了,於是,他就會很高興地為了愉快的經驗再嘗試一下了。

總 之,要引起同事對你的計畫的熱心參與,必須誘導他們嘗試一下,而這首先要從揣摸清楚同事的心理入手,然後再量體裁衣,選好時機和話題,逐步引導到你想求辦 的事情上來。


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夜貓子の心靈饗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