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吳雅慧 學前教育主編
當你懂了教養孩子的知識與方法,也知道怎麼去欣賞孩子、尊重孩子,再來最重要的就是——付出行動。否則再好的理論與觀念,沒有你將它落實在和孩子每天的相處中,也只不過是不著邊際地空談吧!
別忘了,行動時記得要「蹲下來」,蹲下來代表著一種與孩子為伍的態度,也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。當然,你不必戰戰兢兢地想著到底要和孩子做些什麼,因為和孩子相處本來就是你每天都在做的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。
有你在身邊的陪伴
對小小孩來說,家是他的生活重心,而你是他最心愛的人,他最想要的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。所以,花些時間和陪伴孩子吧!尤其0到3歲的階段,是建立親密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時期,和孩子一起遊戲、一起看書、一起塗鴉、一起探索周遭環境,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;而當孩子再大一些,和他一起散步回家,陪他看他最愛看的卡通,也是尋常生活中的甜蜜滋味。
或許你會擔心,你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或是每天忙著工作的爸爸,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,別擔心,你和孩子的共同生活經驗,就是一種陪伴。就像是你必須在家裡工作,那你可以請孩子到你身旁畫畫、看書,請他「陪你」一起工作;或是平時你把孩子托在保母家,那就在假日專心地陪伴孩子吧!重點是只要你付出了,你對孩子的心意與情意,他一定感受的到。
多和你的孩子交談
多和孩子交談、對話,也是一種很棒的親子互動方式。
當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,別擔心他聽不懂、你就儘管說你想對他說的話、表達你對他的愛意。如果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時,那就唱歌給寶寶聽也很好,不管你是天籟美聲還是破鑼嗓子,對孩子來說,爸爸媽媽的歌聲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,他會從你的歌聲中,感受到你的情感、你的愛意,也就這樣說著說著、唱著唱著,你會發現,孩子也開始咿咿呀呀回應你的話語。
等到他再大一些,開始會說話了,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,就和孩子交談、互相分享生活的點滴。對話的時間、形式都不拘,或許是在回家的路上、睡前躺在床上的閒聊時間,或許是共讀圖畫書時,互相討論書裡的內容,孩子在和你對話的過程中,他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,因為你是這麼認真傾聽他的心聲、他的意見,也對他的想法很感興趣。而透過這樣對話的過程,你也能更瞭解孩子,知道他的想法或價值觀,更重要的是,和孩子養成對話的習慣,等他長大之後,你們還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。
建立專屬的家庭儀式
除了陪伴和對話之外,在重要的節目或是特殊的日子裡,如果能夠有一些事件能成為專屬你家的家庭儀式,和孩子一起建立共同的記憶,將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比如說,每年過年,全家人一定要一起動手包餃子、吃餃子;到了中秋節,全家一起到戶外賞月,吃月餅和柚子是絕對不能少的,這天還可以破例等到月亮升到天頂才回家睡覺;而每年的生日,絕對不會忘記送給對方一樣自己親手做的禮物。
只要順著時節,陪孩子一起好好生活,這些終將成為值得細細回味的記憶,甚至成為你們的傳家故事。
◎本圖文摘自 學前教育雜誌 純屬分享,若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