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署名阿信的讀者寫的「教育孩子我錯了」,


大意是她讓兩個孩子上了標榜自由與開放的體制外學校,


強調順著孩子個性發展,結果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缺失,


養成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個性。她覺得很後悔:


老大當兵時無法忍受部隊的管教,差點出了人命;老二太過自信,


聽不進別人的勸告,在金錢上不能量入為出,弄得負債纍纍。


 


這位媽媽非常自責,認為是當初自己尊崇自由、響往開放式教育,


而過度強調孩子的自我發展,使得他們無法融入團體,造成今天的不適應。


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父母的緊張,不知道教養的尺寸要怎麼拿捏,才不會過猶不及。


 


**自重自愛是先決條件



教養孩子首先要知道信任不等於放任,自由不等於自私,


自信不等於自負,它們在觀念上是完全不同的,失之毫釐差之千里。


這位媽媽的出發點其實沒錯,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,的確不可以用同一個模子去套;


我們也應該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個性去發展,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快樂有用之人。


但是孩子還小、閱歷不豐,所以需要父母隨時的監督與指導,因此可以信任他,但不能放任他。


 


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,孩子一定要先自重自愛、誠信守諾,


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權。被別人信任是個特權,但是需要自己用誠信去換來。


 


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原則,所以崇尚自由必須尊重別人的自由,


凡事能替別人著想,也就不會自私,它的原則就是孔子所說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


 


自信來自別人對你的長期肯定,它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。


因為能力是可以比較的,隨時會有人超越你,因此自信的孩子同時要學會謙虛,


要懂得人上有人,天上有天。


 



**父母必須以身作則



這些都是教養孩子的重要觀念。有了它作準則,其實如何拿捏不那麼困難,


最主要是自己必須以身作則,光是說教是沒有效的。


 


那麼,什麼是放任呢?最近報上登了一則新聞:一個十五歲的國中孩子,


一個月手機通話費高達二萬多元。雖然父母付得起,但是一個不事生產、


仰賴別人供給衣食的孩子,打掉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時,就是放任。


這個行為不能用「e世代敢愛敢哭」來解釋,因為他的""是建立在別人的血汗上。


 


自私的例子全省到處可見。在台灣坐火車原是一件很享受之事,


既可觀看田園之美,又免去塞車之苦。但曾幾何時,坐火車已成痛苦的經驗,


車廂中手機聲此起彼落,乘客大聲講電話,內容大多是言不及義的八卦消息,


完全不顧他人的安寧,把公共車廂當作自家的客廳。


 


自負的人在台灣的學界、政壇比比皆是。


我曾聽過一個台灣最高研究機構的助理研究員拍著桌子說:


「我說了算!」這種自大狂妄,令人諤然。
  
**隨時糾正錯誤觀念



孩子的個性,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形成的,


因此父母要隨時糾正社會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。


 


最近電視上大打廣告「借錢高尚」,我想這給孩子一個很不對的觀念。


借錢是件不得已的事,談不上高不高尚,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寅吃卯糧,


中國人一向勤儉,主張量入為出、自食其力,除非不得已不向別人借,


這種價值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裡安身立命。


 


很多人會辯說,美國每個人都借錢。沒錯!在美國,每個人都借錢買房子、


買車子,那是因為利息可以抵稅,所以幾乎人人都貸款。但是,借錢是要還的,


每個月固定還錢變成「信用」的表徵,所謂有借有還,再借不難,而一旦逾期不還,


信用立刻破產,信用的破產等於人格的破產,以後做什麼事都難了。


我們如果要像美國一樣提倡貸款,就得把信用破產的利害性跟孩子講清楚。


 


教養孩子沒有什麼寶典或絕竅,惟一的方法,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,


示範正確的行為,並且隨時糾正社會上的錯誤觀念,那麼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。


 


教養孩子就像農夫種田,耕種時雖然辛苦,豐收的甜美卻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夜貓子の心靈饗宴 的頭像
    夜貓子の心靈饗宴

    ✿ღ 夜貓子の心靈饗宴 ღ✿

    夜貓子の心靈饗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